找到相关内容1708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的圆顿法门--从无住本立一切法

    也就是说世俗的所有一切法全部收归于胜义谛之中。在这样的思想前提下,一切世俗即可显示胜义谛,不须去除世俗而呈显胜义谛。这样的思想架构也同于后来《大乘起信论》所说的“依一心法有种门。云何为?一...生起“欲贪”等等。所以智者大师解这段话说:  三、明中道第一义观者,即为三意:一、明所观境,、明修观心,三、明证成。一、明所观境者,前观(按:即空假观)是方便,虽有照之智,未破无明,不见中道...

    刘昌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262078.html
  • 佛教的空与基督教哲学: 基督教哲学与佛教哲学之对话的一个当代反思(2)

    Cobb与 Christopher Ives 编,?空无的神? ,页22。  [33] 布鲁克《佛教与基督教》,第452页论述了空论的出现扫除了一切二元对立,第626-628页则进一步讨论了从到天台三...基督,这些都是在与位格神的交谈互动的过程当中,目标清晰,而且用与位格神的交谈活动来面对罪的复杂性和深层性,很符合透过语言和对话来从事意义追求的现代心灵。这些基督教关於罪的思考不管就圣义谛或世俗而言,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662083.html
  • 试论天台止观之渊源

    、《光赞般若经》、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、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等多种名称。但是它们离不开:“空,中道,、无分别、六度”等观念。《般若经》中认为三乘学人可以从此经得到三智,谓“菩萨摩诃萨欲学般若波罗蜜... 缘起,(4), (5) 界作为主要的教导,这些对象都与个人的身心现象相关联,也与《般若经》中“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、四谛、十二因缘”的内容相符合。  在佛法的实践上,止与观是最核心的大项目,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15562583.html
  • 进庙拜菩萨 应作如是观

    建筑,但进去之后却发现只是一座高大的礼堂,根本没有二楼可上,纵然在没有电的年月,它的通风与光线都是足够的。这种格式深具佛法的意义,外观是层,这代表真俗;里面只是一层,代表真俗不二,所谓“佛法在世间...进庙拜菩萨 应作如是观  【前言】   一、【护法金刚】 、【弥勒菩萨】   三、【四大天王】 四、【韦驮菩萨】   五、【释迦牟尼佛】 六、【药师琉璃光如来】   七、【阿弥陀佛】 八、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5962629.html
  • 金顶三相与峨眉佛教名山的关联性分析

    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”,唱红赤县;向外求佛,骑驴觅驴,渐成共识。五家七宗兴,“内外打成一片”。峨眉山自宋有名以来,即是禅宗之山。在这种人文地理环境中,若天随人缘,昼睹宝光,夜看圣灯,“到此圣凡无,...峨眉山中,密引世人而通菩提觉性。”自范成大记述后,历代屡记,直至当代仍有目睹。  、对“金顶三相”的三类解释  峨眉山宝光和圣灯,作为罕见的自然现象,引起了人们的关注,由于古人不能予以正确的解释,便出现...

    向世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4362786.html
  • 中国戒律宏传概论

    谓法界尘沙等法,以己要期,施造方便,善净心器,必不为恶,测思明慧,冥会前法。以此要期之心,与彼妙法相应,于彼法上有缘起之义,领纳在心,名为戒体。三言戒者,既受得此戒,秉之在心,必须广修方便,检察身口...能从彼乞得清净戒体耶?吁!盲无慧目,漫无所晓,断众生之慧命,丧菩提之种子,莫此为甚!  复次,中国戒律之宏传,其间变迁,颇多足述;即晚近禅讲等寺传戒,亦自有其依据焉!兹分述之:  、戒律之名义  ...

    苇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5562871.html
  • 禅宗现代转型之路剖析——以安祥禅、现代禅、生活禅为中心

    佛法(阿含、般若、中观)、中国佛法(禅宗等)、与李元松个人心得的揉合。现代禅强调解脱道、强调真俗的融合,在庞大的佛法体系中,李元松有他个人独特的提炼与组织。”同时,蓝吉富先生认为李元松先生具有强调...们能够提出,进行批评指正。  、种禅的创设  (一)安祥禅的创设  在三种禅当中,“安祥禅”的创设最早。耕云先生,1924年农历5月1日出生于天津市。幼人私塾,12岁读完《四书》及《左传》。...

    圣 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5963156.html
  • 台湾当代在家佛教中的维鬘传道协会——一个区域性新兴教团个案的探讨

    的建构与提出 90  第五章 教团对佛教圣俗的 观念冲突及其调适之道 91  第一节 基本观念:圣俗不二、即事即真 91  第二节 观念冲突的导火线 94  第三节 预拟冲突情境的描述与对策的讨论...促成维鬘教团的成立,并让成员走向在家佛教的非主流路线?、维鬘教团的义理诠释与教团运作如何反应信仰主体的差异?三、修证方式是否因为教团的取向不同,而有任何差异?四、这些差异对台湾佛教有何启示?五、...

    罗国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663194.html
  • 《回诤论》的内容及其语言概念之探讨

    龙树再三强调“两种真实”()的区别,其主要意图之一,即在为“可说”与“不可说”划清界线。  龙树不断地否斥在我们的“语言”之外,可以有与之相应的“事物”存在。他明确地指出: “世间语言的习惯”所...,是为“破执以显空” ,即举出种种执有实法的议论,显示其矛盾以明空理:就其宗旨而言,是为“明空以破执” ,即洞明一切诸法皆空,破除人法执,以证人涅槃与解脱。 《回诤论》禀承《中论》的思想,讨论...

    满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4563792.html
  •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后感(下)

    习气”一问(详见页637),也还可再论;姌汉译《般若》与《华严》不立种两种“菩提心”,是否须就“”说明(详见页678~680);以及姁“无我”之在修习程度上是否先“无补特伽罗我”、后“无法我”(...菩萨道的行者而言,从“资粮”到“无学”[54],却都在修见人、法“无我”,不仅是断除或粗、或细的“补特伽罗”我执、我见。[55]   修道证见“人”无我、“法”无我,是以求得解脱为目的,而据此解脱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1163822.html